首页> >
大约郑玄也只是想说一说自己的见解,然后在史书上留下两人会面谈论的对话,未来由后人评说谁对谁错,也许对方是这个想法。
“蔡公,若是如此,那天你也亲自到场,把这场对话记录在史书之上吧,对错交给后人来评判,我想郑公应该不会有意见。”
辩经是变不赢的,更何况这些人还擅长断章取义,微言大义。
但若是不辩经,只是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,给后人留个记录倒是有趣。
蔡邕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,何必辩论输赢,这天下又有多少道理能辩个明白。
不过说到记载史书这件事情,蔡邕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。
他一直在负责给汉朝修史,已经写到了刘协登基到死亡这几年发生的事情。
有一个人几乎是绕不过去的,蔡邕在犹豫这件事情写不写进去,虽说史学家应该秉笔执直书。
但现实当中,大家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。
“你是说要不要记载,胡月当年入选了刘协后宫做贵人这样事情?”
蔡邕点头,有些话自然是不能明说的,但聪明人也不必说太多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