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>
于是曹操开始有些紧张地试探了起来。
“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果臝之实,亦施于宇……将军能够及时和汉廷停战,让兵卒能够回家歇息,这对天下来说都是好事儿,毕竟战争总是会带来太多的苦难,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和平,将军此举,实乃大功一件。”
杨秋吟那句《采薇》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倦,曹操回的这句《东山》表达战争的困苦,兵卒回家的艰难,其实意思都差不多。
只是杨秋知道自己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,曹操却有点儿不知道杨秋的意图。
毕竟文人之间说话有时候要含蓄一点,喜欢旁征博引来试探大家的意图。
而杨秋一开始就直接打乱了对方的节奏,她其实没什么意思,就是故意含糊着说一些话,让对方摸不着头脑。
毕竟面对的是三国顶流,不能让心思被对方看透,那就干脆一开始主导全局,直接让对方混乱起来。
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维此哲人,谓我劬劳。维彼愚人,谓我宣骄。
曹校尉一看就英武不凡,未来必定大有前途,若是继续留在汉廷,岂不是浪费曹校尉的天赋。
天子还有朝堂那些大臣哪里能理解校尉的忧思呢,朝堂上上下下蝇营狗苟,对着天下完全没有做出有益之事,完全都在内斗之中。
只有曹校尉一心想着天下,那些人又岂能理解校尉心中的宏图大志?”
杨秋把这话一说出来,曹操更加紧张了,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汗珠:不是,不要乱说,我可没有骂过朝堂的大臣,什么宏图大志,我是个忠臣!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